宜昌宗教面面观(53)(2 / 2)

印象宜昌 宜昌石头 2114 字 2019-04-26

《一场官司》接着说:“抗战胜利以后,王氏族人陆续回到宜昌,听说自己的祖祠变成了寺院,一个个火冒三丈,吵闹着要从和尚手里赎回自己的祠堂。僧方却以买卖手续齐全不肯相让。纠纷越闹越大,最后只好诉诸法院,双方都为这事专门聘请了律师,结果因为买卖契约上由当时省法院、县法院作为公证,僧方胜诉,打赢了这场官司,王氏宗祠到底还是变成了慈云下院。”

不过,即便是王家的那些不肖子孙不义在前,可是古佛寺的超明是不是有些推波助澜的嫌疑?慈云寺是不是也有些趁火打劫的意思?

据史料记载:解放前夕,慈云下院由佛悦和尚主持,住有僧尼数人。1949年宜昌解放以后,在慈云下院的前厅办有开源慈善会;l950年由彭南轩、刘栋臣等人合伙开办开源织布厂;约在1952年,院内的佛像被毁,僧众被迁出;1959年开源织厂并入市棉织厂,慈云下院成为该厂的第三车间(织造车间);1966年7月,织造车间从市棉织厂分出,成立市床单厂,慈云下院改设为该厂的印花车间至l973年。

其后,市床单厂相继将仓库和机修车间等设立于此;1981年2月,床单厂升级为巾被总厂,又将厂食堂迁移进来;后来,慈云下院被该厂的综合车间、食堂,机修车间分别占用,直到床单厂最后倒闭。数十年来,慈云下院屡遭破坏。虽然四周的墙体、屋顶、前厅等基本上保存完好,但后天井及正厅室内部分早就被改建,而后墙等处因地遭塌方也出现了裂缝;大门外被用于堆煤,变得黑乎乎的;再后来,慈云下院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三峡建行总部拆毁,后来就变成了现在的建行宜昌分行的大厦。

要知道,慈云下院1962年成为宜昌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曾经立碑为证,可是如今旁边的火炬巷(天后宫巷)仍然存在,慈云下院却不知所踪了。按照佛教的理论,不知这算不算因果报应呢?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