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宗教面面观(37)(2 / 2)

印象宜昌 宜昌石头 1810 字 2019-04-26

《晋书·列传第四十二》中介绍说:“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以儒学知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摴蒱齿名。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

葛洪(公元284~364年)被现代人称为东晋的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天花的医生,一生除了治病救人就是炼丹。从宜昌的磨基山一直炼到广东的罗浮山,他的那本《抱朴子·内篇》就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而外丹在古代人看来,是成仙的唯一通道。不过那句“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倒说得很有道理。

磨基山最早称为“孤山”,据说是因孤峰临江而得名。与葛洪、郭璞同时代的旅行家袁崧就曾经从孤山斜坡登上过山岭,他在游记中写道:“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然后因为葛洪曾在孤山炼丹,孤山就改称为“葛道山”;据《湖广通志》记载:“郭景纯(晋)结庐于此,基尚存,有一井一钟,呼曰郭道”,由此,葛道山又被称为“郭道山”。可是宜昌人因为山形如磨基,所以就叫做磨基山。

不论是孤山也好、葛道山也罢,还是郭道山也行,肯定比磨基山的叫法文雅得多,也好听得多,可是老百姓口口相传,那座山还是被叫成磨基山了,这不能不说是宜昌的一大遗憾。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