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144)(2 / 2)

印象宜昌 宜昌石头 1989 字 2019-04-26

鸣翠谷的风光不错,临近后来仿建的那所王篆故居时,可以看见一只石羊,石材很厚实,雕刻的羊须十分传神。不过几百年过去,石羊的头部已慢慢风化,有片状的石片脱落,而在石羊的身上,居然刻有“石羊乃吉祥之物,明朝中晚期文物”的字样。王篆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这也能称之为文物?好东西是不是都被台湾所带走吗?”

这个问题太敏感,所有人都没有回答。

往前不足百米,就是仿建的王篆故居。不过就是有王篆的塑像和生平介绍,有关的历史资料甚少。王篆凑近了认真的打量了一下自己的塑像,还看了一眼并排坐着的那位夫人,转过头问了我们一句:“像吗?”

“一点都不像!”这是所有人共同的答复,也有人在向王天官解释:“天官先生所在的那个朝代,既没有照相机,也没有西洋素描,我国的绘画主要是写意,不像洋人的绘画宗旨本来就是写实。”

“此言说的极是!”王篆在那几间故居呆的时间很短,很快重又走了出来,围着屋前立着的那块仿刻的王篆所书《东山寺记》走了一圈,自言自语的说着:“汉人是个农耕民族,加上儒家思想和孔孟之道,就造就了最伟大、最朴实的农民阶层。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很简单的与世无争,很卑微的活着,很珍惜自己的收成,也不想与他人有任何冲突,有良心、有爱心,还有同情心,从不奢求什么尊重与民主,也不去大会发言、不坐主席台,甚至不奢望获得救济,除了活着,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没有更大的梦想。既没有权利意识,也没有公民观念,和徐志摩说的那样:‘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如果不是胡乱念过几天书,我也许也会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也许真的能颐养天年了。”

我们都没有接话,天知道王篆那天马行空的思维想的是什么。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