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119)(2 / 2)

印象宜昌 宜昌石头 2017 字 2019-04-26

但当那个探险家威尔逊循迹而去之时,那棵珙桐树已被人砍断,他所见到的只是当地农民新建造的一栋木屋和一个大大的树桩。那一晚,失望之极、十分沮丧的威尔逊在日记中写道:“我彻夜未眠。”好就好在那支探险队返回宜昌补充了给养、稍作休整后,再一次重返鄂西山区开始了新的寻找。

威尔逊的耐心终于获得了幸运之神的眷顾,1900年5月19日这天,那个英国探险家在崇山峻岭的一片葱翠的密林里,赫然看到一棵满树飞舞着美丽白花的高大珙桐突然出现在自己身旁,他禁不住激动得尖叫起来。事后,他兴奋地记录了自己的历史性发现:“我以为珙桐是北温带所有树种中最有趣和最漂亮的……花朵和苞片垂挂在那些长长的花茎上,微风吹拂时,它们就像在树上曼舞的大大蝴蝶。”

其实,历史上的许多动植物不是被大自然的变化就是被人类的贪婪和漫不经心所灭绝的,而那些动植物的消失也根本不会造成轰动和任何遗憾,只有少数的对历史充满敬畏,希望能通过实地考察给前辈的那些发现、动植物的存在留下些新的印记。比如那个爱尔兰人西莫斯•奥布莱恩和那个自费进行考察的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印开蒲,就是亦步亦趋地尝试跟上百年前的那些探险家的脚步,赶在三峡建成、库区微气候可能大变之前,遵循那些发黄的照片探访那些中国植物今何在。

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那个抱着严谨的眼光和认真的态度、对照那些老照片寻找新的百年追寻的印开蒲在1985年甚至找到了当年曾被威尔逊带出国门、在中国几乎确定灭绝的康定云杉的一棵活株,可惜的是,当年的那棵参天大树最后成了当地一位老太太的寿材。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