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炸药今天第二次在迈克尔脸上爆炸,距离比上一次还要近。
无人机集群在蛟龙一号精细调度下结成的墙壁几乎盖住了隐形的海鬼。每一架扑翼无人机中都内嵌着烈性炸药,复合外壳在阳光下折射出特有的虹彩。
400架无人机并非同一刻引爆——人类的技术无法像海鬼那样做到更精细的“同时”,但最快与最慢的冲击波之间差距仍然不会超过50纳秒。
定向冲击波与火光在迈克尔刚试图捂住耳朵前就抵达脸上,像是迎面被人扇了一巴掌。
身旁的尼尔森似乎吼出了什么,但声音被淹没在连环爆炸中。就在迈克尔以为自己的颧骨要撞碎地面时,一双被纳米装甲板包裹的强壮手臂钳住了他和尼尔森。
“你们安全了。”
液压缓冲器的蜂鸣声穿透耳膜,迈克尔循声抬起头,看到了棱角分明、泛着钴蓝色光芒的面甲。
其后传来经过声码器处理的英语,夹带着亚洲口音的沉闷金属质感。
迈克尔这一秒大概理解了常规部队对尖兵依赖的由来,他们看起来是那么可靠,又如此的强大。
“抓紧。”
蛟龙一号背后承装无人机的弧形容器完全展开,金属的羽翼如孔雀开屏般华丽但也坚固异常。
下一刻波冲击波撞在其上,动能被引导、化解,顺着羽翼的流线外形避开三人,而他们则像踩着冲浪板的特技演员般乘风而行,轻巧地滑向后方。
安全距离指示灯在蛟龙一号肩甲亮起的瞬间,后方密林中更多的穿甲弹覆盖了爆炸的中心。
钢雨与硝烟的混合物将海鬼禁锢在炼狱核心——即便蛟龙突击队无法看到海鬼的位置,但火力覆盖总能打中它!
“继续压制!我们的目的不是歼灭它,命名什么的之后再考虑!”
一号下达着命令,眼下的情况即便是全副武装的蛟龙突击队也难以在保证两名伤员安全的情况下与一只新型异化型交战,更何况伤员对海鬼的电离辐射毫无防护措施。
“十二点钟方向,辐射峰值!”
“九点!九点也上去了!”
“该死!它到底在哪儿?!”
频道里炸开队员们的咒骂,蛟龙七号的咆哮甚至盖过了节点破坏炮的轰鸣。
威力巨大的炮弹射失的结果就是贯穿整片树林,连带着摧毁附近所有尚且完好的巨木。而树墙的逐渐消失也意味着队友们不再能通过树木的倒伏来确定海鬼的大致位置。
更何况先前骑兵1师的部队用全军覆没证明了“海鬼的步行速度可以到达音速”,眼前某处不可感知的敌人本就机动灵活。
没人能确定海鬼的位置,只有一阵接一阵的爆鸣声证明它在试图靠近。这种隐形在某种程度上是真正意义的“消失”,不只是视觉,传感器中的热成像仪和震动探测器都无法搞清楚它的位置——前者是因为老生常谈的海鬼不产生、或者屏蔽了热辐射,后者则是因为复杂的环境噪声干扰。
队长先将重伤的迈克尔和尼尔森甩给四号照顾,紧接着手持节点破坏炮带加入队员们维持战线。
众人且战且退,瀑布般刷新的辐射数据看得人眼花缭乱——共计八人份的盖革计数器读数此刻正通彼此武装间的情报互通汇入队长的抬头显示中。
方位和距离,这两点是锁定敌人位置所要求的最基本情报。新型海鬼的辐射强度是恒定的,通过盖革计数器的读数和这短暂交火中的经验,队员们已经可以大致判断海鬼的距离。
但方向依然棘手,同样的距离在空间坐标中有无数个点。
“全队转为横列,间距保持十五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