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不决的武则天随后召见了王庆之,一见面就问他:“皇嗣李旦是我的亲生儿子,为什么要废掉他?”王庆之回答:“‘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如今已是武家天下,怎么能让姓李的继承皇位!”武则天犹豫良久不能抉择,遂命王庆之退下。王庆之好容易才当面见到了武周女皇,又奉了诸武之命,一心想当个“保国功臣”,哪肯就这样走掉,趴在地上又哭又喊誓死不休。武则天便将一张盖上御印的纸递给他,说:“往后你要见我也不难,凭这个就能通过侍卫了。”
得到这张纸的王庆之及诸武如获至宝,越发认为武则天如今的心思还有可乘之机。此后王庆之便频频求见,喋喋不休地向武则天请求废李旦立武承嗣。终于惹恼了武则天,当王庆之再一次大摇大摆走到她面前的时候,她下令身边的凤阁侍郎李昭德将王庆之拖出去痛打。
李昭德将王庆之拉出光政门,对聚在那里的朝臣大声宣布:“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不用说,顿时引起群情激愤,王庆之的这顿板子也就格外实在,最后被打得耳目出血、活活打死。
趁着武则天被王庆惹恼、更偏向李旦的机会,李昭德向武则天进谏:“天皇(即高宗)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亲生儿子。您既然得了天下,当然应该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怎么可以放弃亲生儿子立侄儿!自古以来,都没有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为姑姑立庙的事情,当然更谈不上姑父。如果您将天下给了武承嗣,天皇在天之灵只怕再也得不到血食了。”
武昭德的话终于从根本上打动了武则天。也使武承嗣正位东宫的计划遭到重大的挫败。
武周王朝的政事逐步走上正轨。
长寿元年(公元692)的一月初一,武则天召见存抚使推荐的所有士人,无论贤愚都加以提拔。一时间官儿泛滥,世人皆笑云:“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事实上,这是武则天一条非常管用的帝王之术,在广洒官帽之后,她再对众人严加查考,不称职的再加以罢黜甚至刑罚。而眼看女皇施爵大方,天下有才之人又非常动心,即使有些人嘴里说得响当当,不愿为女主所用,却由不得心中羡慕,那身子也就不由己地走过来了。(一千年后的清王朝也照抄了这条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