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发下,一个名叫王求礼的官儿不知是装傻还是确实消息不灵通,上书说入宫长住的男人必须是阉割过的宦官,陛下你要是想让薛怀义入宫,那就得把他也给阉了。这道奏章递上去,当然是泥牛入海再无下文。而假和尚薛怀义照样每天在宫中大摇大摆。
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按规定,它是帝王举行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的场所。
早在隋朝时,隋文帝杨坚就曾经打算兴建明堂,并且已经派人制作好了明堂的模型。结果在选址的时候,以磨嘴皮子为己任的儒生们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服谁。为了维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隋文帝只得将此事中途废止。
隋炀帝也曾经想要兴建明堂,也没能办成。
唐太宗继位后,也打算造明堂。结果他遇上了隋文帝杨坚遇到的老问题。无论是名称、还是结构、功能、形制等各个方面,都引起了儒生们“检六艺群书、百家诸史”的大规模翻故纸堆的运动,每个人都引经据典各抒己见,认为唯有自己说的才是道理,别人讲的都是瞎扯。这一议就是近二十年,直到唐太宗去世,也“未暇营造”。
唐高宗登基后,决定继承前人未竟之志,而群儒也再接再厉,尽管高宗在三十四年间前后为兴建明堂下诏三次,也没能止住众人嘤嘤不绝的争吵。终于“群议未决”,高宗就先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