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显德六年周世宗柴荣北伐契丹,大军走到半路时忽然得到一块长约二三尺的木牌,上写“点检做”字样,令人莫测高深。看到这块牌子后,柴荣便起了疑心,认为上天示警,自己的妹夫、郭威第四女永寿公主的丈夫、当时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有图谋不轨之意。两个月后他病情危重时,这块木牌仍然是他的一块心病。于是,临终前五天对朝中人事做大量调整的时候,他做了这样的决定:将妹夫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军职换成“同平章事”的文职,改由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统帅后周军队。假如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也许柴荣会干脆把这个职位都取消,但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柴荣这个决定仍然可以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赵匡胤是个外姓人,何况后周军队还有一半在皇族李重进的控制中。再说,柴进还定下了让自己真正最信任的旧属王著任宰相的计划。
王著很有个性,在柴荣面前也散漫自由,但柴荣偏偏就认为他有才可信,如果不是因为实在好酒,当宰相的早就不是范质而是他了。如今柴荣人之将死,怎样保障儿子身边都是忠臣才是第一要务,王著不但忠心,而且交游广阔人脉极广,颇有能量,区区喝酒小事也就无所谓了,因此他直到临终,都在叮嘱范质和赵匡胤:“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讳,当命为相。”
柴荣之所以没有早几天直接发下王著的任命书,大约是因为他自己也并不认为自己真会这样年青就死掉。然而竟真的死了,这是柴荣怎么也不会想到的。他另一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刚一咽气,范质和赵匡胤就扣下了他任命王著为相的遗嘱。
范质做为现任宰相,眼见得皇帝死了,自己以首辅身份指手划脚说啥算啥,当然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让王著来分好处。赵匡胤愿意帮他隐瞒此事,那真是大合了范宰相的心意,也就毫不犹豫地将赵匡胤引为生平第一知己,无论朝臣怎样向他进言,要他提防赵匡胤,他都嗤之以鼻。不但不提防,还对赵兄弟有求必应。在小皇帝登基后事实上掌握了后周权柄的范质,就这样堕入赵匡胤殻中。周世宗去世仅一个月,范质便应赵匡胤之请,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人事调动。将一向与他赵兄弟所掌殿前司为难的后周另一支重军“侍卫司”的皇族统帅李重进、重要将领袁彦统统以升官的名义调离京城及侍卫司,转而将赵匡胤的死党高怀德、张铎(张令铎)都安了进去。——如此一来,原本能够轻松制约赵匡胤嫡系部队殿前司的侍卫司中,除了一个孤掌难鸣的副帅韩通(他也升了个无关要紧的官职)之外,也全换成了赵匡胤的人马。赵匡胤的老友死党们也一律升官,但是所升之官却有微妙的区别:异姓兄弟石守信、亲信慕容延钊等人提升的是军职,老友兼老上司张永德升的却只是个“开国公”的虚爵(谁让他是后周皇族)。
在一片大家都升官发财的恭喜声中,赵匡胤不动声色地完成了自己谋夺帝位的关键棋局。
他将要奔向自己那条青云路的最高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