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李太后在历史上最后一次露面,对于后周君臣来说,她也不再有出现的必要,两天后她被封为“昭圣皇太后”,迁居太平宫,从此归于寂静。总算郭威信守诺言,当然也因为这个老嫂子对他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他没有再为难她。又过了三年,李太后去世,享年四十二岁,虽然说抑郁而终,做为后汉的太后,她却也捱到了亲眼看见郭威死在自己前头。刘赟和刘知远的小儿子刘承勋就没这么好命了,两个年轻人都在郭威称帝的当年就先后不明不白地呜呼了。
尽管在获取并保有皇位方面郭威使了些手段做了些亏心事,但他起兵反叛本出于被迫,又与后汉皇家有血海深仇,也无可非议。何况对于百姓官员来说,在郭威治理下的生活也远比后汉两任皇帝时要好过得多。在郭威的治理下,后汉的严刑苛法都被变更,文臣的待遇也好了许多,在乱世悍将乱兵动辄得罪被杀被抢掠的高压下,世人苦不堪言,到这时总算能够喘一口气了。
郭威非常节俭,自奉微薄,对待臣子也非常厚道迁就,对于不同观点,不管话说得好不好听,他都不会与发表意见者为难,以此鼓励文臣们在治理国家方面多做实事,不要一味地粉饰太平。功臣王峻忌恨郭威的养子柴荣,百般阻挠柴荣与郭威之间的父子之情,还逼着郭威立自己的亲信做宰相乃至于出口辱骂,郭威实在忍无可忍才终于对他下手,也没有轻易处以重刑,只是贬为商州司马而已。对于奉命杀死自己妻儿家眷几十口的刘铢,他也没有过分的报复,只杀了刘铢一人,不但没有牵连他的妻儿老小,称帝后还赐给刘铢妻儿田宅维持丰裕的生活。
在个人生活方面,郭威更没有酒色之好,而是对自己的几任妻子始终念念不忘。登基之后他将结发之妻柴氏追册为皇后、继弦杨氏追封淑妃、继弦张氏追封贵妃。在后汉王朝的杀戮中,郭威的最后一位妻妾董氏不知何故侥幸逃脱,郭威便将她封为德妃掌管后宫。董德妃死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夏天,享年三十九岁。此后郭威也再未册立后妃。
董氏之死对郭威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他的身体迅速垮了下去,夏天刚过又得了“风痹疾”。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五十一岁的郭威也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尽头。临终时他仍然不忘叮嘱养子柴荣厚待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李太后之兄李弘义,还达观地说:“昔吾西征,见唐十八陵无不发掘者,此无他,惟多藏金玉故也。我死,当衣以纸衣,敛以瓦棺;速营葬,勿久留宫中;圹中无用石,以甓代之;工人役徒皆和雇,勿以烦民;葬毕,募近陵民三十户,蠲其杂徭,使之守视;勿修下宫,勿置守陵宫人,勿作石羊、虎、人、马,惟刻石置陵前云:‘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汝或吾违,吾不福汝!”
即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3)正月,郭威病逝于滋德殿。追谥为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遵照郭威的遗嘱,他的前后四任妻子共计一后三妃,和他同葬一陵,号嵩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