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元七年(前150年)春正月,即薄后被废的四个月后,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一次朝会上,大行官奏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请封太子母亲栗姬为皇后。景帝大怒,案诛大行,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而栗姬最后忧愤而死。
同年夏四月乙巳,王夫人被立为皇后,12天后的丁巳日,7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景帝特意下诏,赐百姓为父者爵位一级。
薄皇后被废四年后,即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春正月过世,葬长安城东平望亭南。
薄皇后的婚姻很不幸,她从太子妃到皇后,一直得不到丈夫的宠爱,也没有子嗣。后宫里那些有子嗣的妃嫔们,对太子位和皇后位子虎视眈眈。
薄皇后在史书上的记载不过短短一两行字,其为人如何,已无从考证。今人想象,大约是个低调温顺,安分守己的女子。从薄太后做主将她嫁给刘启,到被刘启立为皇后,再到薄太后去世后被废,她的命运从未由自己掌握。在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一片落花,随波而去,如此而已。
先前的词条说薄后“检点从容,安分守己,从无过错”非史料记载,毕竟薄后性格如何只是我们的想象,对她的记载太少了。
“在位期间,太子宫和未央宫都是宁静祥和,妃嫔和妃嫔的孩子们都得到公正的善待”后宫是否宁静祥和,看王娡和栗姬之争就知道。薄后如何“公正善待”妃嫔皇子没有记载,可能有可能没有,言之灼灼说她称职是当之无愧的贤后怕是太片面了。
从景帝多子以及“考虑到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婴孩夭折率”推断薄后贤惠,是把她当成神医还是编写的人受了宫斗剧的影响,认为每个皇后都有机会有能力有这个狠心会对皇子下毒手?
刘启十四子,在刘启登基前时已经生了九个,其中不乏已经十几岁甚至成年的皇子,这些皇子出生时薄氏是否已经嫁给刘启我们并不知道。刘启登基后第二年,薄氏最大的靠山薄太后就已经去世,又过了两年刘启立了刘荣为太子,无子又不受宠爱的薄氏后位已经岌岌可危,被废的结局已经定下来了。不管她性情如何,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再对其他皇子下毒手吧?更何况刘启登基后所生的几个皇子,除武帝刘彻外,是否是薄氏在位时所生还不能确定呢。
薄后就是一个被政治婚姻牺牲的无辜可怜之人罢了。对古代宫廷中的女性,我们希望那是一个符合我们想象的,或柔弱或坚强的,值得我们同情的佳人,但也没必要强行将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加在她们头上,比如用皇帝多子来证明薄皇后的贤惠。举个例子,王娡做皇后后,刘启的皇子们也活的好好的,但没人用这个来证明王娡是个贤惠皇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