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册立孝全皇后后大封后宫,其中静妃晋升为静贵妃。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在圆明园去世,十二天后,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尊静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之寿康宫,同时根据道光帝遗诏,封皇贵太妃的儿子奕訢为恭亲王,并加恩恭亲王可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俱准用金黄色。
咸丰元年三月,恭上皇贵太妃册宝。
咸丰三年,咸丰帝怜惜养母之恩,次日,封为康慈皇太后。
咸丰八年十月,崩于寿康宫。
孝静成皇后是道光一朝子嗣最多的后妃,共生了四个孩子(子三:奕纲、奕继、恭亲王奕訢。女寿恩固伦公主。)在那个“母以子为贵”的时代,按照常理应该是道光最宠爱的女人,也是皇后的不二人选,但事实并非如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并非是她,而是咸丰帝的亲生母亲孝全成皇后,孝全成皇后所出的子嗣自然是比不上她,也比她年长四岁,但是由于孝全成皇后生长在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苏绣也是绣得栩栩如生,长得也是美若天仙。入宫之后,也把那江南女子温文尔雅,纤巧聪慧的品质发挥的淋漓尽致,又生下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帝),深得道光喜爱。不过,她并不服输。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道光的第一位皇后佟佳氏去世。当然,皇后之位不能空着,当时作为静妃的孝静成皇后希望靠自己所生子嗣的数量之多来登上这“万凰之王”的位置。但事与愿违,她低估了孝全成皇后和道光的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爱情。道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全贵妃(孝全成皇后)被封为皇后,掌管六宫。静妃落败。直到孝全成皇后暴死,她才得以有出头之日,这年她被封为静皇贵妃,抚养孝全成皇后的遗孤奕詝。可道光还是没有封她为皇后。十年光阴,转瞬即逝。十年后,道光临死前特意交待:“静皇贵妃的墓是在妃陵,而不是在帝陵!”道光的意图很清楚,就是不承认静妃是皇后,她永远只是一个妃。他心中唯一的人是孝全成皇后。
皇后之争,丈夫之争,孝静成皇后失败了。可她并不甘心!她向自己养育六年的养子咸丰帝,百般索要太后之位。
据记载,“圆明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道光年间,尊养继母孝和皇太后于此。咸丰帝即位,破格奉养仅为先帝侧室又非生母的康慈太妃居绮春园,这是咸丰帝以道光帝侍奉孝和太后的方式来侍奉康慈太妃,而探病问安,又无异于亲子,这些都是逾制报答太妃的抚育之恩的加倍孝顺之举,然而康慈太妃却不知满足。她得寸进尺提出了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礼法依据,舆论支持的要求:封太后。
尽管这个要求没有依据也不合情理,但是无论如何,她希望能够以“孝”为名,强迫养子替道光抬高自己,摆脱“妾室”地位。在当上“皇贵太妃”以后,博尔济吉特氏用尽手段向养子索要“皇太后”封号。但咸丰认为自己的生母孝全皇后即为先帝嫡妻,又出身高贵,却一天也没有享受皇太后的尊荣待遇;康慈太妃既非先帝皇后,又非自己生母,且出身也远不如先帝三后,何况还有先帝对其“妾室”身份的明确表态,仅仅凭借作为下一任皇帝六年的养母,就想以嫔妃身份当太后,不要说清朝,隋唐以后,也几乎没有这种例子。而且自己已经提供了皇太后规格的奉养,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再封太后。咸丰犹豫再三,只好先封她为“康慈皇太后”。最终在她弥留之际时,才勉勉强强封了一个“孝静皇后”称号。咸丰帝为康慈皇太后拟定的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不系道光帝谥,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强调孝静“皇后”和真正的皇后嫡庶有别,不能享受后代的香火,也不能得到宗室的承认。经后人上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