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年,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崩。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皇后崩。至孝庄崩前,康熙帝虽晨昏定省,但与嫡母仅保持官方关系,至孝庄崩,帝后母子恸甚,孝惠后哀哭不能起,康熙帝亦割辫哀痛以表孝思,此后,母子二人遂有更进一步接触。
康熙二十八年,修建宁寿新宫,落成,康熙帝率诸王大臣请太后入居。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北巡,逢太后寿,奉书称祝,太后亦遣送衣裘,康熙帝虽因河未冰不能服,仍上书表示待天寒必欢喜服之,又遣送水果干并土产至宫中,令总管太监顾问行请太后尝鲜(事见懋勤殿收康熙帝家书)。
康熙三十八年,帝南巡,奉太后同行。而后,太后六十寿、七十寿,康熙帝均亲制词赋并大礼以祝,然太后均以尚俭故,停宴饮。
康熙五十二年,太后亲妹淑惠太妃亡故;时太后老迈,发苍齿摇,心中不乐,对康熙语曰“牙齿动摇,其已脱落者,则痛止,其未脱落者,痛难忍”,康熙则对曰“太后圣寿已逾七旬,孙及曾孙殆及百余,且太后之孙,皆已须发将白而牙齿将落矣,何况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脱落,于子孙有益,此正太后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也”,太后闻言欢喜倍常,笑曰“皇帝此语,凡我老妪辈,皆当闻之而生欢喜也!”(事见《康熙帝家训格言》)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太后病重,康熙帝亦因废太子事心力交瘁,头眩足肿不能行,仍以帕裹足至宁寿宫亲奉汤药,太后昏迷之际,康熙帝跪于床下,捧太后手呼曰“母后,臣在此”,太后闻言,张目而视,不能语,执帝手视之;丙戌,太后崩,康熙号恸欲绝,坚行割辫之礼(割辫原仅用于帝丧)以尽哀思,不亚于孝庄之亡;时有臣子迎上意,以孝康后升祔以久不宜迁动,而欲以孝惠后、孝康后神主并尊祔于庙,大学士王掞曰“陛下圣孝格天,曩时太皇太后祔庙,不以跻孝端上,今肯以孝康跻孝惠上乎?”,后康熙果斥之,令改正,以嫡母神主加于生母之上。
孝惠后崩后,雍正及乾隆年间累加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孝惠后葬于世祖孝陵之东,曰孝东陵,世祖、孝康后、孝献后(董鄂妃)同葬于孝陵,然康熙帝仅上章字于嫡母、生母,并称章皇后,同祔大庙,孝献后则仅能于孝陵祭祀,在康熙年间不知是否因顾虑孝惠后的缘故,于孝献后生辰祭日亦未派遣使节祭陵,孝惠后亡故后,此后诸帝亦未曾见遣使独祭孝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