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回 始作俑者(2 / 2)

小混混的家人来认领尸体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死者就是自己的孩子,也难怪,换做任何人也认不出来,因为现在只剩下了一件衣服。这样的天才,无论学什么,都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不过心术不正这一点,就足以取消他的所有优点。在几个师兄弟中,他修为最高,为人处事最为高明,魏宣科在他面前真的就像是个三岁孩提,可是顾同尘偏偏对大弟子垂青,对他一直是非常厌恶,所以长此以往,更加变态。

专家对魏宣科的恨意并不是一天两天,从刚入门开始,就恨不得亲手杀了这个大师兄,不过顾同尘不是在那里玩蛇的,怎么会允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好几次险些得手,皆被发现,顾同尘最后将他逐出师门,落得个惨淡下场。现在顾同尘不知死活,专家得以大展身手,其实以前大可以当着师傅的面杀了师兄,可是世界大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尊师重道,如果违逆了这一点,你到哪里都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可是非常奇怪,专家最近老是觉得心里不安,这倒不是惧怕什么,只是感觉良心有那么一点过不去。这可真是奇哉怪也,专家什么时候在意过这些?更何况是自己一直痛恨的大师兄?可是就是这么奇怪,他总是觉得对不住魏宣科,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好几次差点没忍住去找他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点柔软的地方,专家也不例外,只要是个人,总会知道什么叫做感动,当然,古老四知道不知道我就不知道了。

以前自己也曾经遇到过不可解的难题,是魏宣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才得以度过难关,自己这么做真的对吗?很快他就将这种可笑的想法抛之脑后,管他姓魏的死与不死?跟自己有关系么?他很放得开,放下思想的包袱后就出去及时行乐去了,至于行的是什么乐,那就见仁见智了。如果他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的性命再一次被大师兄拯救,他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会不会依然这么我行我素呢?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在这里说一点题外话,从第四折蝙蝠黛拉开始,我就尝试着用成语作为标题,然后每一个成语用一回诠释着,因为我喜欢看成语大会,所以其中的成语大部分都被我记录在案,我把它们顺序打乱,然后随机排列,作为这一回的标题,然后用一个故事连上上一个故事,所以说这样写很辛苦,尤其是第六折开始,有时候写着写着就没有头绪了。不过我喜欢这种感觉,这是在挑战自己,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其实写小说就是这样,一部小说,最主要的就是把许许多多的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许许多多的事情表达出来,尽管是虚构的,但能够表达清楚,那就足够了。先前写的一部,虽然自我感觉很好,不过语言方面比较呆板,现在我在尝试着用诙谐幽默的方法表达我想表达的,我在进步,将来还会进步,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才会知道自己还是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的,你们说呢?

泗洪宝哥哥刘育保宿醉未醒随手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