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小侯爷为何不换个角度想,如果是那些魑魅魍魉到哪里,永安候就追到哪里的话,是不是就更符合逻辑了呢。”说罢老和尚哈哈笑起来,雀儿也在一旁偷笑着。
“啊,是啊,还真是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不过也却是这么个道理。”我心想,废话,爷爷就是干这个的。
“是啊,就从那一晚说起吧。记得那是清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的秋天,和现在差不多的光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正好轮到我当值,夜里听到叩打门环的声音,我当时奇怪什么人会在这个天气跑来庙里。开门一看,是个路人,头上戴着斗笠,身披蓑衣,提着包袱腰间还挎着刀,由于夜里太黑,看不清长相,不过说话到是和气的很,他自称是个赶路的商人,错过了投宿,这大雨天想在庙上借宿一晚,顺便吃点东西,临走多给银两。出家人慈悲为怀,就算不给钱我们也是应该留他过夜的。我二话没说就带他去了火灶房。”说到这里,老和尚若有所思的沉默了一下。似乎是在回忆当晚的细节。
然后接着说:“用了些斋饭后,我带他到我休息的禅房,几位师兄都已睡了,不好惊动,于是我将永安候拉到后殿一处角落,一盏油灯,一个蒲团,我俩就这样静静的听着雨声,随便聊起来。”
真的难以想象,一个在世上生活了一个世纪的人,提起一百多年以前的事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即便我这个岁数,回忆童年的往事,多半也只是些感觉上的东西了,或许还有些是味道和声音上的记忆。能对百十年前发生的事记忆如此深刻,可见爷爷对于眼前这位出家人的份量有多重。
老和尚继续往下说:“开始我们随便说了些客套话,也都是来来往往的一些闲谈,我隐隐的发现,眼前这位瘦瘦小小的赶路人并非简单人物,从他口中说出的很多话,虽说惜字如金,但却句句一针见血。只言片语间,我感受到的是一个强大的人生存的世界与我所认识的世界完全不同。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过路人,顿时引起了我的好奇。”
听到说到这里,不难想象,爷爷肯定又故弄玄虚,说了很多一般人听都听不懂的那些事情吧,不过稍微有些判断能力的人,若是可以听懂的话,不震惊才怪。看来眼前这个老和尚也是有福报的人。
“那时候我太年轻了,一心向佛,不问世事,对于眼前这个人说的话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一下就睡意全无了,拉着眼前的永安候问了好多事情,最让我吃惊的是,他预言在不久的二三十年间,中华大地将遭受前所未有的大劫难,并且告诉我,那时候应该如何躲避灾难,如何在隐世的情况下继续修行,并且应该做什么,我半信半疑的记下了他说的话,当后来事情应验的时候,我吓得连话都说不出,好在提前做了准备。”说完老和尚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