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赵子明拜师了,师父不是别人,正是詹事府少詹事徐光启徐大人。说来也是赶巧了,这日,孙元化约了赵子明到茶馆里喝茶,二人正聊的不亦乐乎间,徐光启居然鬼使神差的也来了。见到徐光启后,二人赶忙起身相迎,互相见礼罢,三人就坐在一起说起了闲话。怎料,说着说着就聊到了上次赵子明拜师的这件事儿上了,徐光启推说自己个才疏学浅,怕耽误了赵子明,孙元化作为徐光启的弟子,自是连称师尊过谦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赵子明肯定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于是,就在茶桌前给徐光启下跪并三叩首,算是正式成为了徐光启的弟子,捎带着连敬茶的茶钱都省了。
其次,就要数年初时候发生的宁远之战了。天启六年正月十七,辽左传来消息,可了不得了,努尔哈赤统兵十三万南征了(事实上只有六万)。这下朝堂之上可又吵翻天了。说什么都有,有说要坚壁清野的,有说要固守待援的,还有说要出兵决战的,反正就是纸上谈兵嘛,万一被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了,不就多了个知兵善任的美名嘛。
朝中闹得再欢腾,关键还不是要看人家关宁军吗。这不,在“东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经略蓟辽”高第高经略主持下,关宁军主要将领在山海关招开了战前会议。在会上,高第力主放弃除山海关之外,辽左全部城垒,兵士和百姓全部撤进山海关,给努尔哈赤来个坚壁清野,全力拖死后金。
高经略的这项举措,可以说非常高明,你努尔哈赤那点伎俩,咱们高经略已经看穿了,不就是想抢点粮吗,高经略怎么可能会给你这个机会呢。
别说,高第还真猜对了,努尔哈赤此次统兵南侵还真是迫不得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天启四年开始,辽东持续粮荒,严重到一石米竟然得卖三十两银子!同样是粮荒,崇祯年间陕西发生饥荒,一石米卖十两银子,这么便宜的米价,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他们已经被逼的走投无路起来造反了,可以想象此时后金对粮食的需求是何等急迫。
为了应付粮荒,努尔哈赤想出来两条应对措施。首先,对内自然是先养活军队为先,那是肯定了,先军政治嘛。至于泥腿子们,我管你去死。但这样做并不十分稳妥,断粮的泥腿子们不反抗是死,反抗也是死,但反抗至少能吃上几天饱饭,既然如此,泥腿子们凭什么不反抗呢。
鉴于此,努尔哈赤脑洞大开,居然想出来一个开天辟地的绝招。是什么呢?杀无粮人!与其等到无粮的泥腿子们起来造反后再杀,还不如先下手为强,直接把无粮人全部杀掉,省得你们将来造反!
努尔哈赤规定,凡家中缴不出七斗粮者,家中成年男子,必须到旗主那里去领死!这招数它可太绝了,就算是“吃死你三十万”这种神招,到这里也不好使啊,怪不得我大清后来能坐江山呢,咱们大明朝怎么就没想到这招呢。
至于,这第二条,那就是南侵了。堤内损失堤外补,这么浅显的道理谁又会不知道呢。你大明朝就是个大肥羊,我不从你这身上刮点油出来,那简直没天理。
高第本以为这个战前会议就是走个过场,大家都不是傻子,山海关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天下第一雄关!这山海关城高墙厚、地势险要,只要大家抱成团往这儿一堆,别说你努尔哈赤统兵十三万了,就是统兵一百三十万,你也打不下来。反正你努尔哈赤手里头没粮,咱们就在这山海关下比赛吃粮就是了,等你努尔哈赤啥时候扛不住撤军了,咱们再把这丢弃的城垒一个一个收复回来,这样一来,咱们无非就是换了个吃粮的地方(本来在城垒里吃粮,现在换到山海关了),可这功劳它就到手了呀。至于,城垒会不会被你努尔哈赤摧毁,那就更没问题了,你摧毁了咱再建啊,正好有了向朝廷要银子的理由。你说这会有什么可开的,难道还会有人反对。,,,,,,